:::

590期

2016.8

新火相傳—新住民子女跨國文化情境探討

期刊內容:面臨全球在地化的趨勢,原先語言與文化是新住民面對臺灣社會主要的衝擊,然而在跨文化的過程當中,熟練母國的語言與文化卻也提供了機會,擁有跨文化背景成為未來國際競合的關鍵,利用跨文化優勢轉移,也形成我國新住民二代的一項契機,創造新的文化亮點,成為臺灣未來⋯

589期

2016.7

生產人力之虛實整合

期刊內容:利用學校與產業、科研單位等在人才培養方面各自的優勢,把以課堂傳授間接知識為主的教育環境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和能力為主的生產現場有機結合起來。目的在讓學校與產業透過密切的合作關係,讓彼此資源共享,讓學界協助產企業界解決創新只需求,讓業界協助學校提供實習⋯

588期

2016.6

教師專業成長之路

期刊內容:「蹲得越低,跳得越高。」,藉由互學,教師可以像練蹲馬步一樣紮實,透過同儕鷹架的支持作用,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能一躍而起,盡情享受伸展跳躍帶來的專業成長樂趣。

587期

2016.5

許幼兒一個美好環境

期刊內容:為幼兒期安排過多地學習活動,會引發神經元間連結的擠迫現象,阻礙突觸自我修剪的過程,影響幼兒的統整能力和形成有意義學習的能力。 日後即使提供創意思維環境,腦的發展也是受到限制,這呼應了中國人一句諺語「揠苗助長」,可見父母和教師們在教導幼兒時不應過於心⋯

586期

2016.4

小校新出路

期刊內容:自「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不少人將小校的未來寄望於實驗教育與公辦民營。但必須指出的是,實驗教育與小校公辦民營之用意,並不是為了阻止小校、迷你校的整併,而是為了鼓勵教育創新,促進教育的多元發展......

585期

2016.3

愛運動—臺灣運動的精進與翻轉

期刊內容:每一個地區有每一個地區的「運動文化」,運動受到地區文化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的特色項目。訂定臺灣的運動文化,並經由地方政府、各級學校、教練、民間產業,集中、定時、定期訓練選手,參加國內外各種比賽;如此多元多方的努力,必能塑造台灣的運動文化。

584期

2016.2

良師何處尋?

期刊內容:在臺灣,大多數學校都希望能把教育辦好,但是社會氛圍以及弱勢家庭功能不彰,形成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不平衡狀態。這種失衡深深影響教育整體發展,所以我們需要更多良師,為缺乏前進動力的偏鄉孩子進更多努力,全面提升台灣教育水平。

583期

2016.1

教師熱情與心理調適

期刊內容:學生學習管道多元化,自然會使得學校教育和師嚴道尊的風氣式微,加上近年政治紛擾爭議公教退休年金所得替代率、18%優存利息等,都會傷害教師在傳統社會中的評價、地位和聲望,也使得教師對教育志業的熱情式微。如何調適心理與維持熱情,成為教師亟需面對的問題。

582期

2015.12

反課綱後的教育省思

期刊內容:今年七月初,100多名高中生撐起黑傘走上街頭,開啟了臺灣教育史上絕無僅有的反對課綱微調運動,透過媒體網路傳播與串連,對社會各界造成極大衝擊與震撼,反課綱運動雖暫告落幕,但至今仍餘波盪漾,也因此一爭議,延後了十二年國教課綱的公布。

581期

2015.11

提升學生國際移動力

期刊內容: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但要如何讓臺灣青年學子透過國際教育旅行活動,培養宏觀視野、提升人文素養、養成獨立學習的能力,並經由「觀察、體驗、學習、成長」的教育旅行歷程,協助青年學生與世界接軌,成為「立足臺灣,放眼天下」的時代青年,相信是各界所樂見也是努力的⋯
到網頁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