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0期

2014.12

校規與時俱進

期刊內容:學校功能是教育,學生角色是學習但容許犯錯;校規,即在教育功能與學生犯錯前提間擺盪;除了對學生「行為規範」,也對老師進行「權力節制」,獎與懲不能無限上綱,須服膺人權作為法律體系核心價值產生的法治概念。 「管」與「教」兩個手段拿捏是校規訂定重點,以往⋯

569期

2014.11

教會vs.教完 教師的兩難

期刊內容:這期師友月刊專題「教會VS.教完」,我們從教學現場出發,邀請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他和臺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GEAT)到臺東的小學推動「減法學習」教授英文,參與教師皆以「教到會」取代「教到完」,課堂上以百分之30時間教學,百分之70時間學習,一切學⋯

568期

2014.10

小事大用—強化生活的能力

期刊內容:學生的品德、人格、生活教育,近來引起討論,社會公眾開始嚴肅思考,過度強調知識及專業的傳授,忽視生活人格教育的結果,從餿水油、收回扣到官商勾串,我們的社會是否已經難以再承擔不可估計的傷害與成本?

567期

2014.9

轉變中的教師角色

期刊內容:少子女化,網路世代來臨,政經環境丕變,社會價值觀錯亂⋯⋯種種現象令人憂心,似也導致了老師專業聲譽與地位逐漸降低,不少老師認為所作所為只是「教書」而已,談不上影響學生德、智、體、群、美的發展,更不用說「春風化雨」 ⋯⋯。 「老師若有這樣覺知是大錯特錯!⋯

566期

2014.8

前進十二年國教

期刊內容:今年是十二年國教列車啟動年,為了成就每一位孩子,各界在前進中,以追求好還要更好的精神,修正再修正每個步驟,因此,今(103)年八月中旬召開的全國高中校長會議,訂定了「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普通高中課程發展」、「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技術型高中課程發展」、「營造⋯

565期

2014.7

教育公共化VS.商品化

期刊內容:透過教育翻轉階級,是臺灣社會共同的希望與夢想,從很多苦讀出身的名人身上,我們看到經由教育管道,讓所得、社會階級重新分配的實例。教育,似應該提供更公平機會讓學生選擇,使有意願或有需要的學生,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權利。必要時,一如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

564期

2014.6

兩岸學生大不同

期刊內容:兩岸大學生的競爭力,經由臺灣大學薛承泰教授一席憂心高教演講的引喻,被媒體報導後造成震憾,並引起論辯;而當我們還在為大學退場機制、大學生領多少K薪資紛爭時,各大學校園正有一群來自對岸,帶著旺盛企圖心、積極學習態度且獨立性強的交換學生,在課堂上展現自信⋯

563期

2014.5

學習共同體

期刊內容:升學壓力大,導致學生學習低落、學習功能下降,甚至從學習逃走,似乎是當前教育困境,其實是1980年代日本教育界已發生的現像之一,當時東京大學教育學博士佐藤學教授提出「學習共同體」(learning community)策略,提升孩子的學習能 力。 十二年國教今年上路,教育⋯

562期

2014.4

再躍高峰

期刊內容:今天的高職畢業生,100人中僅不到15人直接就業,職校畢業生「升學化」的現像相當明顯;另一弔詭的是,就業市場數據顯示,職缺對比應徵工作人數,發現每人平均還有1.7個工作機會,但失業率卻遲遲無法改善。 回顧臺灣技職教育發展,從4、50年代的初級職校,60年代高級⋯

561期

2014.3

正念的教育力量

期刊內容:正念,最早出現在亞洲,是宗教修行與培育專注力、覺察力的身心技術,可當東方碰上西方,即擦出了全新火花,原本禪修的正念去除宗教化,結合瑜珈、身心療癒,建構了正念減壓法(MBSR)與正念認知治療(MBCT)技術,合稱正念療法並設計為「正念課程」——揉和禪修與身心醫療的⋯
到網頁最上方